按圖索驥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按圖:按照圖形;索:尋找;驥:好馬。按照畫好的圖形去尋找好馬。①比喻按線索去尋找需要的東西。②比喻按教條辦事;不知變通。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例子每見一班按圖索驥者,多失于驪黃牝牡。(明 趙汸《葬書問對》)
基礎信息
拼音àn tú suǒ jì
注音ㄢˋ ㄊㄨˊ ㄙㄨㄛˇ ㄐ一ˋ
繁體按圖索驥
正音“索”,不能讀作“sù”;“驥”,不能讀作“yì”。
感情按圖索驥是貶義詞。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事。
辨形“索”,不能寫作“素”;“驥”,不能寫作“冀”。
謎語悲鴻畫馬,伯樂來相
近義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詞不落窠臼
英語locate sth. by a plan or char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幫倒忙(意思解釋)
- 南轅北轍(意思解釋)
- 匡亂反正(意思解釋)
- 結黨營私(意思解釋)
- 極重不反(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釋)
- 欺善怕惡(意思解釋)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意思解釋)
- 有求必應(意思解釋)
- 散帶衡門(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飛蛾撲火(意思解釋)
- 背鄉(xiāng)離井(意思解釋)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釋)
- 慌不擇路(意思解釋)
- 聰明伶俐(意思解釋)
- 勢在必行(意思解釋)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釋)
- 天下為一(意思解釋)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釋)
- 為所欲為(意思解釋)
- 天緣湊合(意思解釋)
- 入文出武(意思解釋)
- 花天酒地(意思解釋)
- 豈有此理(意思解釋)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意思解釋)
※ 按圖索驥的意思解釋、按圖索驥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勤儉節(jié)約 | 指人勤于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
烽火連年 |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zhàn)火或戰(zhàn)爭。指戰(zhàn)火連年不斷。 |
不正之風 | 不正當?shù)纳鐣L氣。 |
鋪張浪費 | 鋪張:講排場。過分地講究排場;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
死要面子 | 指特別愛惜自己的顏面。 |
鼠憑社貴 |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壞人仗勢欺人。 |
物腐蟲生 | 東西腐爛了才會生蟲。比喻禍患的發(fā)生,總有內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點,別人才能乘機打擊。 |
外圓內方 | 形容外表隨和;內里剛直。圓:圓通;方:方正。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暢,物體不平滑很粗糙。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F(xiàn)指比喻照著現(xiàn)成的樣子做。 |
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蝶粉蜂黃 | 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妝扮美容。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焙笠蛞浴凹耗缂吼嚒被颉凹吼嚰耗纭敝^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走南闖北 |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tài)。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R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td> |
滿園春色 |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樂:教化的規(guī)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裊裊婷婷 | 裊裊: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tài)柔美。 |
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遠大。 |
無窮無盡 | 窮、盡:完。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
如火如荼 |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
屨及劍及 |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fā)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