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之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hǔ láng zhī xīn
基本解釋比喻兇殘的野心。
出處漢·劉向《說苑·正諫》:“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虎狼之心的典故
戰國時期,孟嘗君準備去西邊的秦國,門客用寓言諫之說:在淄水聽到土耦人與木梗人的對話,木梗人說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說木梗人是東園之桃,遇水漂泊異鄉。秦國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嘗君才能門客的意見,不敢去秦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虎狼之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魑魅魍魎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
縫衣淺帶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遏惡揚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龍騰虎躍 | 唐 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到此為止 |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