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圖問鼎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án tú wèn dǐng
基本解釋問鼎:詢問鼎的大小輕重,比喻篡奪。比喻企圖暗中篡奪。
出處南朝·齊·武帝《誅張敬兒詔》:“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設征祥,潛圖問鼎。”
潛圖問鼎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陳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定王派王孫滿去犒勞楚子,楚子(楚莊王)問王孫滿王室中鼎的大小輕重,顯示楚莊王有奪取周朝天下的野心。因為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問鼎就是有野心謀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潛圖問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
時至運來 | 南朝 宋 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來,當在三五。” |
主明臣直 |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上篇:“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一鼻子灰 | 《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唇槍舌劍 |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無稽之談 | 宋 鄭樵《通志 總序》:“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于秦、項,此則無稽之談也。” |
善善惡惡 | 先秦 荀況《荀子 強國》:“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惡惡之應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