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脫不拘的成語故事

拼音tōng tuō bù jū
基本解釋通脫:放達不拘小節(jié);不拘:不受限制。形容放達而不受禮法和世俗偏見的束縛。
出處葉圣陶《微波》:“你從前那么通脫不拘,大家都稱贊。”
暫未找到成語通脫不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通脫不拘)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任人唯親 | 毛澤東《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干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陳言務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zhàn)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zhí)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目不斜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
三十三天 | 《勝鬘寶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國言悉怛梨余惡衛(wèi)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國音不同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