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yùn)皆空的成語故事

拼音wǔ yùn jiē kōng
基本解釋五蘊(yùn):佛家語,指色、受、想、行、識。眾生由此五者積集而成身,故稱五蘊(yùn)。五蘊(yùn)都沒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出處《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yùn)皆空,度一切苦厄。”
暫未找到成語五蘊(yùn)皆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五蘊(yùn)皆空)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體恤入微 | 鄭觀應(yīng)《盛世危言·女教》:“俄國特設(shè)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產(chǎn)后一切要癥,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 |
首身分離 | 《戰(zhàn)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舉世混濁 |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處實效功 |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yè)賦》:“若空谷之應(yīng)聲,似游形之有影。”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
今來古往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