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絕后的成語故事

拼音kōng qián jué hòu
基本解釋空:空白;絕:斷絕。以前沒有過;以后也沒有。指從古到今非常突出;獨一無二的事物。
出處宋 朱象賢《聞見偶錄 男服從軍》:“古之木蘭,以女為男,代父從軍,十二年而歸,同行者莫知其為女子,詩歌美之,典籍傳之,以其事空前絕后。”
空前絕后的典故
晉朝顧愷之,才華出眾,學識淵博,他的繪畫才能更是出色,聞名于世。顧愷之畫人物,神態逼真,形象生動。與眾不同的是,他畫人物,從來不先點眼珠。有人問其原因,他說:人物傳神之處,正在這個地方。一語道出了其中的訣竅,使人嘆服。當時被人稱為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南北朝時的梁朝,又出了一個叫張僧繇的大畫家。他善畫山水、人物、佛像,在當時名氣很響。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廟佛塔,都命他作畫。據說,有一次他在一個寺廟的墻上畫了四條龍,卻沒有給龍點眼珠。旁人問他為什么不點上眼珠,他說:“恐怕點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去。”眾人不信,堅持要他試一試,他便點了兩條,果然破壁飛去。這一傳說雖夸張得近于荒誕,但說明了他作畫技藝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個更有成就的畫家吳道子,集繪畫、書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畫聞名當時,且寫得一手好字,有書圣之稱。據傳說,他曾為唐玄宗畫巨幅嘉陵江圖,幾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內畫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畫了地獄變相圖,不畫鬼怪而陰森逼人,相傳看過這幅畫后改過自新、棄惡從善的大有人在。所以,后來有人評價這三個畫家時,認為顧愷之的畫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畫成就后人莫及,而吳道子則兼兩人的長處。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空前絕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盈科后進 | 《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 |
脆而不堅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
輪焉奐焉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風馳電掣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春風風人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