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以毫厘,謬以千里的成語故事

拼音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基本解釋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故《易》曰:‘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的典故
西漢時期,趙充國奉漢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區(qū)叛亂,見叛軍軍心不齊,就采取招撫的辦法,使得大部分叛軍投誠。可漢宣帝命他出兵,結果出師不利。后來他按皇命收集軍糧,造成叛亂,他感慨地說:“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差以毫厘,謬以千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革風易俗 | |
一路風塵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
經(jīng)文緯武 | 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復圣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jīng)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筋疲力竭 | 唐 元稹《有酒》詩:“精衛(wèi)銜蘆塞海溢,枯魚噴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鰭焦甲裂身已干。” |
舉世混濁 |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鼻青臉腫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
繁文縟節(jié)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