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jiǎo tà shí dì
基本解釋腳踏在實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認真、踏實、不虛浮;一步一個腳印。
出處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第18卷:“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腳踏實地的典故
司馬光,字君實,夏縣涑水鄉人,人稱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就是他主編的。這部巨著在我國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馬光青年時代就喜好研究歷史,讀過不少史書。宋英宗時,他受命主編《通鑒》,前后十九年中,無時無刻不在努力鉆研,專心寫作。他的工作態度十分嚴謹,對許多章節都做了反復修改。全書編成時,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錄三十卷,《考異》三十卷,包括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宋神宗將這部書定名為《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三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京師,住在洛陽獨樂園。這段時間里,他常與邵雍一起聚談閑游。有一次,司馬光問邵雍:“你看我這個人怎么樣?”邵雍回答說:“君實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啊!”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腳踏實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此一時彼一時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攀龍附鳳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并乘天衢。” |
綠林大盜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既作綠林大盜,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下臨無地 | 唐·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