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的成語故事

拼音pū shuò mí lí
基本解釋撲朔:兔腳搔爬;迷離:兔眼半閉。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后來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出處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橫吹曲辭五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撲朔迷離的典故
古時候,有個女孩叫花木蘭,她是個非常勤勞孝順的姑娘。
木蘭織得一手好布,每天,她總是天剛剛亮,就把自己關在織房里精心地紡線織布。
有一天,她卻一直留在自己的閨房,坐在窗前嘆氣。她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她有什么心事。
木蘭在母親的一再追問下,不得不說:“沒有什么心事,只是昨晚看見國王征兵的文書,那上面有父親的名字,可是父親的年紀大了,已經禁不起征戰的辛勞,小弟弟年齡又小,不能代替。女兒我就為這件事焦急。”
停了一會兒,木蘭又說:“我從小跟父親練就一身好武功,可以替父親去從軍。”
母親為難地說:“可你是個女孩,怎么能去從軍呢?”
木蘭堅定地說:“我有辦法。”
征期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告別了父母,隨大軍到了邊塞作戰。
戰爭中,木蘭表現得很勇敢,立了很多大功。經過十多年的艱苦戰斗,戰爭終于結束,木蘭勝利歸來。論功行賞,皇帝要賞給木蘭很多錢物,并封她為尚書郎。
但是木蘭說:“感謝皇上恩典,但我不想做官,只求皇上允許我回到故鄉與父母團聚。”皇上答應了木蘭的請求。
木蘭回到家,立刻來到自己房里,換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辮子,戴上花,露出自己原來女孩的模樣走出來。送木蘭回來的同伴們一見,都十分驚奇地說:“哎呀,同行這么多年,怎么不知你是個女孩。”
后來有人為此寫了一首《木蘭詩》,詩的最后幾句是: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如果兩只兔子貼著地面并排跑,誰能分辨出哪一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這個成語指事物在人心目中模糊不清、難以看清真相。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撲朔迷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老馬識途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習非成是 | 西漢 揚雄《法言 學行》:“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
門當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鼻青臉腫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
慌里慌張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漚沫槿艷 | 《太平廣記》第351卷:“某非獵食者,哀君情切,因來奉救。漚沫槿艷,不必多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