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 suì
注音ㄐ一 ㄙㄨㄟˋ
繁體積歲
⒈ ?多年。
⒈ ?多年。
引《南史·到洽傳》:“洽 覩時(shí)方亂,深相拒絶,遂筑室?guī)r阿,幽居積歲,時(shí)人號(hào)曰居士。”
宋 蘇轍 《送表弟程之元知楚州》詩:“淮南 旱已久,疲民食田蔬……要須賢使君,均此積歲儲(chǔ)。”
元 楊維楨 《送海鹽知州賈公秩滿序》:“故獄者積歲不決者,部使者多以屬公而得其平。”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詳文贅說》:“未能取贏積歲之逋欠,而先失土著之民心,使邑境空虛,田廬荒廢。”
1.雖說積歲越久,滄桑越濃,質(zhì)地就愈加地溫潤(rùn),但再好的璞玉也需要被時(shí)光雕琢,才能成為一塊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