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àn làng
注音ㄇㄢˋ ㄌㄤˋ
⒈ ?放縱而不受世俗拘束。
⒈ ?放縱而不受世俗拘束。
引《新唐書(shū)·元結(jié)傳》:“公之漫其猶聱乎?公守著作:不帶笭箵乎?又漫浪於人間,得非聱齖乎?”
宋 歐陽(yáng)修 《自敘》詩(shī):“余本漫浪者,茲亦漫為官。”
明 吳承恩 《祭卮先生文》:“承恩,淮海 之豎儒也,迂疎漫浪,不比數(shù)於時(shí)人。”
⒈ ?散漫放任,不受拘束。
引唐·元結(jié)〈游潓泉示泉上學(xué)者〉詩(shī):「顧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
宋·蘇軾〈過(guò)海得子由書(shū)〉詩(shī):「蕭疏悲白發(fā),漫浪散窮愁。」
1.讀書(shū)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xì),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2.讀書(shū)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xì),心眼即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