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地

詞語解釋
散地[ sàn dì ]
⒈ ?兵家謂諸侯在自己領地內作戰,其士卒在危急時容易逃亡離散,故名。閑散之地。多指閑散的官職。
引證解釋
⒈ ?兵家謂諸侯在自己領地內作戰,其士卒在危急時容易逃亡離散,故名。
引《孫子·九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
李筌 注:“卒恃土,懷妻子,急則散,是為散地也。”
一說無險可守,士卒意志不堅,易于離散之地。 何延錫 注:“地遠四平,更無要害,志意不堅而易離,故曰散地。”
三國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變》:“投戈散地,則六親不能相保;同舟而濟,則 吳 越 何患乎異心。”
《新唐書·元載傳》:“大歷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議者謂三輔以西無襟帶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⒉ ?閑散之地。多指閑散的官職。
引唐 岑參 《虢中酬陜西甄判官見贈》詩:“微才棄散地,拙宦慙清時。”
宋 曾鞏 《奏乞復吳中復差遣狀》:“況 中復 年未當退,又無疾病,處之散地,眾謂非宜。”
《明史·林聰傳》:“學士 商輅 言 聰 敢言,不宜置之散地。”
國語辭典
散地[ sǎn dì ]
⒈ ?閑散的地位。
引唐·岑參〈虢中酬陜西甄判官見贈〉詩:「微才棄散地,拙宦慚清時。」
《資治通鑒·卷二四二·唐紀五十八·穆宗長慶二年》:「諫官爭上言:『時未偃兵,度有將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⒉ ?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
引《史記·卷九一·黥布傳》:「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 諸侯戰其地為散地。今別為三,彼敗吾一軍,余皆走,安能相救!」
分字解釋
※ "散地"的意思解釋、散地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夏天,花草都長茂盛了,同學們也像它們一樣長了不少。而魚兒們卻三五成群地在假山的陰涼地“乘涼”。龍須柳懶懶散散地擺動著柳條,好像它也熱得受不了。知了無力地叫著,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
2.夏天,花草都長茂盛了,同學們也像它們一樣長了不少。而魚兒們卻三五成群地在假山的陰涼地“乘涼”。龍須柳懶懶散散地擺動著柳條,好像它也熱得受不了。知了無力地叫著,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
3.楊柳披散地垂下纖細柔軟的枝條,宛如剛洗過頭沒梳辮子的姑娘的長發。
4.操場上,來來往往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比賽跳繩,有的在興高采烈的拔老根,石書旁幾個人圍成一組一起高興地抓人玩兒。操場上零零散散地散布著的人,還有的在靜靜的讀書。
5.住戶們分散地居住在各處,大多數房屋內居住的是來避暑和養老的人們。
6.操場上,來來往往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比賽跳繩,有的在興高采烈的拔老根,石書旁幾個人圍成一組一起高興地抓人玩兒。操場上零零散散地散布著的人,還有的在靜靜的讀書。
7.在海洋館一樓的淡水魚區,匙吻鱘和它的同伴們在整潔的居所內閑散地游動著,它老人家的動作不疾不徐,有點昂然自得的樣子。
8.帶著寵物們去崇明濕地閑散地度過周末,想必是許多城里人所夢寐以求的。
9.這些蠶寶寶已有筆芯般粗,真的全部都昂著頭,一動不動地在做美夢呢。它們零零散散地睡在綠瑩瑩的桑葉上,像一艘艘帆船行駛在碧藍的大海上,清清爽爽,令人心曠神怡。多么可愛的小東西啊!
10.操場上,來來往往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比賽跳繩,有的在興高采烈的拔老根,石書旁幾個人圍成一組一起高興地抓人玩兒。操場上零零散散地散布著的人,還有的在靜靜的讀書。
相關詞語
- bāo yī dì胞衣地
- dì mǔ地畝
- dì chǎn地產
- cǎo dì草地
- huáng tǔ dì黃土地
- hán shí sàn寒食散
- dì qū地區
- jīng sàn驚散
- shàn dā dā dì訕答答地
- sàn huì散會
- dì fāng zhì地方志
- xiāo sàn消散
- dì shì地市
- dì lǐ guǐ地里鬼
- shè huì dì wèi社會地位
- dì tǔ shé地土蛇
- běi dì北地
- guì tǔ dì跪土地
- zhí mín dì殖民地
- zhì dì質地
- xīn dì心地
- zhí mín dì植民地
- dì píng地平
- dì bù地步
- dì píng chuān地平川
- dì fāng guān地方官
- bàn zhí mín dì半殖民地
- tiān dà dì dà天大地大
- fáng dì房地
- dì tǔ dié地土牒
- dì wú yí lì地無遺利
- 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