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渡山位于陸豐縣甲子鎮東隅嬴江岸邊。待渡山不很高,卻滿山蒼累。山頭,天生一塊塊造型乖巧的大小石頭。山坡,一株株不知名的小樹,有柑樹那么大,枝繁葉茂,婆娑多姿。樹木之間,幽徑交錯,乃文人墨客覽勝懷古之處,朋友戀人歡會抒情之所。
待渡山又名大膽...
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位于海豐縣,系彭湃同志干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日創辦。他親自擔任所長兼教員,講授《東江農民運動狀況》、《革命人生觀》、《農民協會組織》、《政治經濟學》、《革命文化學習》和軍事訓練等課程,結業后,學員先后被派往粵東各縣從事農民運...
碣石灣畔有個面向玄武山,背臨大海,名叫西籃的村莊。據說其海岸線上有兩件寶:左為金雞,右是石鼓。每當金雞啼,村人便起身務農;每當海嘯爆發,石鼓雷鳴,鄉民便防洪抗災。此石鼓便是“桂林石”。相傳八仙過海之前曾在這里歇腳,鐵拐李躍上了石鼓,把杖插在...
張威紀念亭位于陸豐縣的龍山的龍山中學內。龍山中學是汕尾市一所頗有名氣的中學,它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50年的歷史。龍山中學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各個歷史時期中,我...
召貢溫泉在海豐縣彎壟路邊,一般水溫42C,井日出水量300/d,每小時抽14m; 有的水溫達到60C- 70C,井日出水量600/d,每小時抽28m。水質清澈,熱氣蒸騰,含有鈉、鉀、鈣、硅酸鹽、氧氣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成份,有微量硫磺氣味...
鳳山祖廟始建于明朝天啟、崇禎年間(公元1621—1644年),廟內供奉的是清源妙道真君李二郎神,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6年)建宮殿式廟宇,稱大使公。左傳上有一句話:正直聰明之人為神。意思是說,只要為國家做過貢獻,為人民謀利造福,...
巖島位于太平洋紅海灣,即遮浪鎮近郊。巖島島東與島西海面的情景是迥然不同的,東邊波滾浪嘯,如萬馬奔騰;西邊風平浪靜,如潭可印月。民間傳說從前南海觀音娘娘云游至此,為海上奇觀所吸引,便駐足巖島。適遇島東一漁船滿載而歸,她為了測試人心,即化作一老...
汕尾港位于粵東紅海灣,汕尾城區西南邊。汕尾港面面積達2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6公里,主航道水深近十米,載重千噸的輪船可在該港自由進出。汕尾港是對外開放口岸,是紅海灣之濱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它距香港81海里,得天獨厚,漁場遼闊,海產資源豐富;...
上護溫泉,并稱下隴溫泉、下隴湯。位于上護鎮下隴圩。泉源有兩處,相隔20余米,水溫分別為44℃和56℃。溫泉流量大,其流量為2.77-11.95公升/秒,水色好、砂化度低,質量上乘,屬碳酸鈉型,富含鈉、鉀、鈣、酸氫鹽、硅酸鹽等二十多種對人體生...
遮浪島又稱南澳半島,地處紅海灣與碣石灣交匯處,位于廣東省汕尾市紅海灣開發區內,有“粵東麒麟角”之稱,半島南端突出海中,形成兩個景色迥異的海區。一年四季,東海區巨浪洶涌,驚濤拍岸,而西海區卻波平浪靜,水平如鏡。島內自然景色得天獨厚,海面壯觀秀...
得趣書屋是紅色土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座落于海豐縣海城鎮橋東社,在彭湃故居東側,坐北向南,面臨秀麗清澈的龍津河,面寬3間12米,深進8米,風火式山墻,旁側有高大遒勁的紅錦,為之增添秀偉的氛圍。得趣書屋之所以成為革命勝跡,是因為它與彭湃的革命活...
汕尾市有“中國戲曲之鄉”的美稱,海陸豐陸豐二縣就有正字戲、西秦戲和白字戲三個全國稀有劇種,其戲曲藝術沉積深厚,歷史悠久。海陸豐戲曲臉譜主要指明初軍戲(今稱正字戲)的臉譜,較之現代京劇臉譜更為簡潔、古樸,用色較少,線條粗放、圖案簡單,講求力度...
陳炯明將軍府在海城鎮博約街東側。是陳炯明出任粵軍總司令時所建。“將軍府”的主體建筑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雙層樓房,面寬五間,坐北向南,東、西兩側和北側有廂房圈護,并在東西兩側分別建一兩層哨樓。主樓前面辟為庭院花園,中心置一攢尖碩涼亭。總面積27...
華帝山位于汕尾市海城西南15公里和梅隴鎮的西郊。它是粵東的一個旅游勝地,有著秀麗的景色和神奇的傳說。華帝山是梅隴平原的綠色屏障,漫山林木,郁郁蔥蔥。山坡間,石奇水美,綠竹婆娑,秀色可餐。華帝山上有華帝主廟。這是一座封閉式四合院的古廟。背靠山...
隸屬于廣東省陸豐縣金廂鎮,位于市區南郊七里,是碣石灣海灘的組成部分。碣石灣海灘素有“粵東黃金海岸”之稱,以“神、海、沙、石”四者兼備而聞名遐邇。當紅日冉冉東升之際,金廂海面便成了一幅金輝熠熠的壯麗畫面,迭迭金波,點點漁帆,群群海鷗,綿綿柔沙...
麒麟山位于甲東半島南端,依山面海,山海同覽,風景獨特。麒麟山自古以來就是海防軍事要塞。以麒麟山為主,象地山、通天山、獅地山四山呼應。海面上矗立著甲子嶼、觀音嶼和小嶼,島嶼與海岸僅千米相隔。三嶼星羅與四山呼應,極具奇觀。麒麟山高聳海岸,驚濤拍...
清峰寺位于陸豐潭西鎮北面烏面嶺中。清峰寺在唐貞元元年(785年)初由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創立,是粵東一帶較早的一處佛教古剎。大顛(731—824年)早年拜師惠明,再從師于石頭和希遷,入羅浮瀑布巖習大無畏法,后游南岳,途經法岫山麓建石室為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