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霄鵬(1903年10月—1939年9月),革命烈士,山東魚臺縣谷亭鎮(zhèn)陳丙村人。1941年2月,中共中央追認馬霄鵬同志為…......
王炳三(1915—1942)八路軍第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6月在冀魯邊區(qū)作戰(zhàn)犧牲。......
王自衡(1896—1939),山東人,1938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華北游擊縱隊第十三支隊第十二梯隊副司令(司令…......
孟昭煜(1918-1943.3),1918年生,山東省滕縣(現(xiàn)在為山東省滕州市)羊莊鎮(zhèn)土城村人。八路軍魯南獨立支隊政治委…......
解固基(1898—1937),四川郫縣人,1919年考入四川憲兵弁目學校,從此長期步入軍旅生涯,歷任排、連、營長等職。8…......
漢斯·希伯(波蘭名Grzyb,1897-1941.11.29),記者、國際主義戰(zhàn)士。他通曉英、德、俄、波蘭和中國5國文字…......
石鼎(1901年-1942年),朝鮮義勇軍將領。......
滕久壽(1899—1932.2.4),字祺之,貴州省都江縣人,著名抗日英雄。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戰(zhàn)術(shù)教官,國民革命軍吳淞要塞…......
趙慶吉(1900——1938),漢族,遼寧省岫巖縣尖山窯村(現(xiàn)岫巖縣大營子鎮(zhèn)王家堡子村)人。中國少年鐵血軍第2路軍總指揮…......
尹國赤(1907-1940),男,漢族,中共黨員,革命烈士,江西省永新縣煙閣鄉(xiāng)橫路村人。......
胡文權(quán)(1905-1937),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11軍第1師第2旅旅長。......
幼年時,隨父逃荒到吉林榆樹縣謀生。年齡稍長,開始隨父學醫(yī)治病。1931年,到榆樹縣城開辦建中醫(yī)社。不久,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鄭行郯(1912—1941)湖北黃安縣(今為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新四軍津浦路東聯(lián)防司令部六合獨立團政…......
王文(1912年10月-1943年11月16日),原名王學善,化名老井、羅文,男,陜西綏德人,革命烈士。1943年11月…......
安順花,朝鮮族,1909年出生于朝鮮咸鏡南道瑞川郡一個貧苦的家庭。1931年1月,安順花光榮地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名朝鮮族…......
燕鼎九(1894—1941.1),河南新蔡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
朱家麟(1892—1938.5.11),河北省滿城區(qū)尉公村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國民革命軍第40軍39師115旅少將…......
宋培文,1911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父親宋子純,為人正直忠厚,曾做過小生意,當過小職員。母親何靜容,是一位賢惠勤勞…......
孫立民(1914~1942),又名長山、長信,山東省冠縣孫疃鄉(xiāng)唐寺村人,山東省冠縣抗日烈士。......
最后,敵人瘋狂地剜去了他的雙眼,割掉了他的舌頭,砸斷了他的雙腿,但他始終堅強不屈,直到壯烈犧牲。......
蕭剛(1919—1945)新四軍第5師兼鄂豫皖湘贛軍區(qū)第4軍分區(qū)40團團長。抗日英烈。......
袁福崇(?——1942.6)湖南寧鄉(xiāng)人,追贈少將。此役在衢州發(fā)生過兩次較大的戰(zhàn)役,1942年6月2日至6日五晝夜的血戰(zhàn),…......
劉禮年(1915-1938)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政委,1938年3月31日在山西省寧武縣石湖河作戰(zhàn)犧牲,犧牲時…......
凌云(1914—1941)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秘書科科長兼總務科科長。......
吳復夏(1913~1938),曾用名金馥桂。浙江省東陽市南溪西塢人。抗戰(zhàn)爆發(fā),吳復夏多次奉命入敵陣偵察,屢建戰(zhàn)功。蔣介石…......
劉幼林,又名繁森,字幼林,1916年生于山東省東阿縣,1920年隨父遷居河南省濮陽縣渠村集。小學曾就讀于渠村、桑村及滑縣…......
吳汝鎏(1907—1938),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棠下鎮(zhèn)人,國民政府空軍飛行員。......
張同生(1913—1943)八路軍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副主任。......
蘇曉風(1915-1940)原名張爾乙,山東蓬萊人,中共黨員。1939年春調(diào)任八路軍山東縱隊五旅十三團政委。......
劉同方,又名劉忻,化名楊化南,南樂縣五花營村人,生于一九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張惠民(1906年-1943年12月4日),陜西平利縣沖河鄉(xiāng)張家灣人。1926年投入楊虎成部,開始他的戎馬生涯。1943…......
張郁光(1904-1938),出生于山東濟南人,曾為北京大學學生,1937年“七七”事變后,與北平部分教授及流亡學生到濟…......
柳樹人(1905—1942),貴州安順縣人,1924年在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yè)后分配至國民革命軍第5軍。1942年,隨中國遠…......
杜吉臣(1903-1937),犧牲時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5軍第2師第4團團長。1933年加入抗日救國隊伍。1936年5月參與…......
孫承光(1906年4月-1942年9月),男,云南省昭通市人。生前為魯西軍區(qū)抗大教育長,1942年9月27日在山東省范縣…......
周文富(1903-1940)字紹尊,四川雙流縣城西街人,曾任雙流縣立第一小學校長。......
金道松(1911-1938),湖北陽新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29年入團,1931年入黨。現(xiàn)葬延安四八烈士…......
杜子孚(1916―1942.6.19),男,又名蘭友。山東寧津縣后鄭莊人。1942年夏,日軍對邊區(qū)發(fā)動大規(guī)模“掃蕩”。......
李東杰(1906-1945),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2軍第6師第7團政治委員。......
馮丕讓(1896—1941)遼寧省寬甸縣人,1932年遷居到穆棱縣奎山區(qū)(四排)麻山村,1933年參加革命工作,1934…......
郭鐵堅,原名郭成文。1911年4月,生于吉林省依蘭縣刁翎村大通溝屯(今黑龍江省林口縣建堂鄉(xiāng)大通溝村)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中…......
程智(1907年~1937年12月12日),湖南醴陵人。國民革命軍74軍51師302團上校團長,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犧牲。......
郁永言(1907—1941),江蘇南通人。是新華社山東分社第一位采編室主任,也是分社記者中第一批烈士之一。......
司璧瑾(1893~1941),革命烈士,幼名保山,出生于澤州縣下村鎮(zhèn)成莊村。1941年冬英勇就義。......
許維新,男,江蘇句容人,1902年出生。......
姚第鴻(1911~1938),山西萬榮人。自幼曾于軍旅中隨父在北平、天津等地讀書。1938年5月任山東省第六專區(qū)保安司令…......
王先臣(1915年11月-1945年7月1日),原名順成,江西吉安人,八路軍冀中軍區(qū)六軍分區(qū)司令員。1929年加入中國共…......
于慎德(1907年-1942年6月)又名于敬庵,沾化縣下洼鎮(zhèn)于家村人。出身貧困農(nóng)家,8歲入本村私塾,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王賢光,出生于農(nóng)民家庭。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1年2月3日,日軍百余人在小南溝…......
柳萬熙,(1917-1940),朝鮮族朝鮮慶尚北道安東郡,1925年,隨家遷居吉林磐石縣。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童世明(1912—1943)新四軍第3師8旅兼蘇北軍區(qū)鹽阜軍分區(qū)22團副團長。1943年3月19日在阜寧縣單家港戰(zhàn)斗中,…......
徐維中(1917~1943.2.6)又名徐子常、徐志剛。山東煙臺人,寄居濟南。......
魏長魁(1906—1938)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7月被捕,1933年出獄。1938年5月,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
涅日丹諾夫·尼古拉·尼基福羅維奇(1913—1937),蘇聯(lián)空軍志愿隊隊員。......
馮漢英(1894—1939)國民革命軍軍官,抗日烈士。岐山縣青化鎮(zhèn)西街人。渭北三武軍官學校畢業(yè),歷任陜西靖國軍排、連長。......
高鳳英(1909-1941),原名德勒登,又名道爾吉,蒙古族,土默特旗保爾合少村人。少年時,雙親先后去世,他們姐弟三人在…......
(1919—1945),原名沈劍光,廣東省郁南縣人。17歲離鄉(xiāng)到香港,在一家面包廠當學徒。......
熊桐柏(1915-1941),河南羅山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任第28軍戰(zhàn)士、排長、連長、營長。......
王汝起(1905―1940)又名堅,1905年生,山東省黃縣(山東省龍口市)人。1923年隨父逃荒到黑龍江寧安縣。時年3…......
趙觀民(1915-1942)化名田野,河北省保定市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天津市工人救國會主任、中共冀東地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