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都龐嶺余脈的西屏山下、富江上游的瞭高嶺旁。據(jù)舊縣志載,該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始為土墻,明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改為磚墻。城墻周長2113米,高6米,寬2.7米,垛口909個,城東西距500米,南北距600米,總面積為0.3平方公里,外有護城壕。城南有七層古塔,塔下有慈云寺,與成北蟠龍山和城東馬鞍山對峙,形成天然屏障。是一座進(jìn)可攻、退可守的軍事古城,也是廣西難得的保留較完整的古縣城遺址之一。幾百年來重修過8次。明城原有4座城門:東為升平門,西為泰定門,南為向日門,北為迎恩門。四座城門現(xiàn)僅存東、南兩門,已修葺一新。東門頂為圓拱型,城門上的城樓采用“木廓結(jié)構(gòu)”,由8根高6米、直徑30厘米的木柱支撐,不用一根鐵釘,青磚青瓦,紅柱飛檐。城樓下另有“鯉魚石”作標(biāo)記,石上有鯉魚圖案。南門用較大的卡條石鑲砌,門扇外用鐵皮作保護層,在緊靠城門的內(nèi)拱上留有一個長4米,寬3米的“箭洞”。南門以“芒鞋石”為標(biāo)志,它是用一塊鞋底狀的黑色石頭,鑲在一塊青石上。城內(nèi)街道共有4條,叫鎮(zhèn)升、仁義、鎮(zhèn)武、陽壽街,交叉分成12方陣,呈“井”字型布局。街道寬3米左右,路面全用鵝卵石鑲嵌成金錢圖案,線條粗獷,古雅別致,俗稱“花街”。各條街道都有“子精樓”,也稱“燈樓”,由眾人推舉的“燈頭”輪流管理。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十至十五為元宵節(jié),不論貧富,凡是生男的都要往“子精樓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石跳橋
石跳橋是黃姚古鎮(zhèn)景點之一,整座橋長19m,由31個石墩組成,石墩由兩塊高矮不同長寬相同(約35㎝)的正方形面青石條組成。高石墩露出水面,較矮的石墩埋于下方,起支撐作用,而31個石墩間距按人行走步伐恰當(dāng)排列,既利人行,又不影響泄洪。而且由埋在...
-
紫云洞
紫云洞景區(qū)是八步盆地上一座獨立的石灰?guī)r石山溶洞,是株羅紀(jì)時期地質(zhì)裂變時海平面抬升形成的一座長條狀石山。該座石山外觀高僅一百余米,長約800余米,但經(jīng)歷了一億九千萬年的巖溶浸蝕之后,其地下溶洞全長約6公里,一條地下河在洞中時隱時現(xiàn),目前開發(fā)的...
-
古明城
明城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都龐嶺余脈的西屏山下、富江上游的瞭高嶺旁。據(jù)舊縣志載,該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始為土墻,明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改為磚墻。城墻周長2113米,高6米,寬2.7米,垛口909個,城東西距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