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瀾橋,位于油沐鄉中崗村與油草村之間,建于明萬歷年間,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重修。由三孔石橋、橋廊、橋亭、閣樓組成,全長37.54米、寬4.6米、高4米,占地面積270平方米,建筑面積187.70平方米。橋長30.43米、高4米、寬4.6米。石橋有3拱,每拱跨度6.22米。橋廊、橋亭為木構建筑,面闊11間。橋廊屋頂為硬山頂,通高5.60米,橋亭屋頂為歇山頂,通高6.70米,采用穿斗式木結構,由34根木頭榫卯相結合。橋頭閣樓磚木結構,高二層,重檐歇山頂,通高10米,有三門和橋相通,磚墻上有古典人物花鳥畫多幅,四面八角飛檐高翹,脊飾泥塑葫蘆形圖案,此外,橋上立有12塊與修橋有關的石碑,其中有明代陜西道監察御史何廷樞所書《重建迥瀾石橋亭》,為研究瑤族地區風雨橋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盤道石魚
“盤道石魚”為黃姚古鎮八景之一。黃姚古鎮有一條街叫鯉魚街,原來在鋪石板時,在街中心碰上一塊天然石板露出的石脊,石匠們匠心獨運,將石脊鑿成一條長約兩尺的石魚,突出街中心,高于街面約3寸許,搖頭擺尾,形態生動,稱為“盤道石魚”,由此可見當年石匠...
-
紫云洞
紫云洞景區是八步盆地上一座獨立的石灰巖石山溶洞,是株羅紀時期地質裂變時海平面抬升形成的一座長條狀石山。該座石山外觀高僅一百余米,長約800余米,但經歷了一億九千萬年的巖溶浸蝕之后,其地下溶洞全長約6公里,一條地下河在洞中時隱時現,目前開發的...
-
回瀾風雨橋
回瀾橋,位于油沐鄉中崗村與油草村之間,建于明萬歷年間,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重修。由三孔石橋、橋廊、橋亭、閣樓組成,全長37.54米、寬4.6米、高4米,占地面積270平方米,建筑面積187.70平方米。橋長30.43米、高4米、寬4....
-
司馬第
“司馬第”是黃姚古鎮代表性景點之一,位于黃姚龍畔街,是黃姚民宅的代表。“司馬第”為清代建筑,是一座沿著地勢遞進式的老宅院。 一進廳里,隔扇上精美的鏤花雕飾就吸引住人的眼光。前座與后座的檐墻上,也繪有山水、花鳥和一些神話故事。司馬第的建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