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伯勛 (1911年3月1日-1987年8月30日) ,陜西臨潼人。1930-1934年在上海藝術大學、持志大學、復旦大學學習,同時加入左翼作家聯盟、左翼戲劇家 聯盟和大道劇社。另有歷史人物和書法家。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周伯勛(1911~1987),原籍陜西臨潼,生于西安。中學時期參與創辦紅芽社劇團,演出一些鼓吹鏟除軍閥、打倒列強的短劇。1928年到上海,考入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系,不久加入南國社,1930年轉入上海持志大學,并參加左翼作家聯盟和左翼戲劇家聯盟。1931年,在大道劇社參加《火的跳舞》《街頭人》《SOS》《亂鐘》等進步戲劇的演出,并參加了影片《玉堂春》的拍攝。其后,相繼在聯華影業公司拍攝的《續故都春夢》和電通影片公司拍攝的《桃李劫》《自由神》《都市風光》等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同時,他還擔任電通影業公司的總務、劇務、發行、宣傳等部門的負責工作。
1936年,他返回西安,擔任“西北各界救國會”宣傳部副部長。1938年,進重慶中國電影制片廠任劇務科長、演員。抗日戰爭勝利后回到上海,在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扮演龐浩公一角,獲得好評,是他的代表作。后又在《武訓傳》中飾演張舉人。
建國后,除參加拍攝了《球場風波》《紅色的種子》等影片外,主要從事制片行政工作。在他一生近四十年的電影、舞臺生涯中,共飾演了幾十個經歷不同、身份各異的反面人物。他力主反派正演,是中國影壇上以擅演反派角色的老演員之一。曾是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