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存葆,1946年2月19日出生于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46年2月19日,李存葆出生于山東省莒北縣淮河區(現為五蓮縣高澤鎮)東淮河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1年,考入東淮河村小學讀書。1959年7月,考入管帥中學,并廣泛地涉獵各類書籍,常常把在課外讀物上學到的寫作手法和詞匯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
1962年,初中畢業后,家庭已無力支撐他再讀高中,所以14歲的李存葆不得不下學務農。之后,他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鋤地、割麥、曬瓜干、推車、挑擔、打石頭。1964年,應征入伍;1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守備十九師五十團五連戰士。
1970年,被調到濟南部隊政治部宣傳隊(即前衛歌舞團前身)擔任創作員,從而正式走上了他的創作之路。1978年9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歌舞團編導。1979年8月,到廣西前線參戰部隊深入生活;同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
1980年,創作報告文學《將門虎子》,該報告文學獲得解放軍文藝創作一等獎。1982年,在期刊《十月》上發表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該小說獲得全國第2屆優秀中篇小說獎。1983年,當選為全國十大新聞人物。
1984年9月,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同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上映,影片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他憑借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85年5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歌舞團創作員;同年,發表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該小說獲得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6年,從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同年,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率團出訪日本;10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1987年,創作長篇報告文學《大王魂》,該作品獲得中國潮和報告文學獎。1991年,創作報告文學《沂蒙九章》,該作品獲得全國報告文學獎。
1992年1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1993年,創作的電影劇本《百年老屋》獲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1995年,由其創作的散文《我為捕虎者說》獲第1屆韓愈杯一等獎、全軍八一新作獎一等獎。
1996年8月,開始擔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兼《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主編;12月,開始擔任中國作協第6屆副主席。1997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同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鯨殤》獲得第6屆《十月》文學獎。
2000年,在期刊《十月》上發表長篇散文《沂蒙匪事》。2002年,出版文學作品《大河遺夢》,該書收錄了其串作的散文及隨筆28篇,獲得第2屆韓愈杯一等獎,第3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2004年,由去創作的長篇散文《飄逝的絕唱》出版。
2006年11月,當選中國作協第7屆副主席;同年,出版散文集《李存葆散文》;隨后,創作散文《綠色天書》。
2009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集《最后的野象谷》出版。
2013年,出版散文集《大河之子》,該作品收入了他的十四篇散文。
2017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龍城遐想》獲得第17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