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資料簡介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博士畢業于美國普渡大學,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等研究。他領導完成了中國首顆原子彈理論方案,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爆轟模擬試驗;組織探索氫彈設計原理、技術途徑,領導參與中國首顆氫彈研制、試驗。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7月17日,鄧稼先在病房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的獎章和證書,這是“七五”計劃期間的第一個全國勞模。12天后,鄧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
早年與教育經歷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父親鄧以蟄希望他根植于中華大地,并且早早地秀實和成熟,成為造福民眾的滄海之一粟,因此得名。因父親與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多年之交,因此鄧稼先與楊振寧從小便結下了深厚友情,少年時經常一起彈玻璃球、打墻球、比賽爬樹。鄧稼先從5歲開始便跟著父親在北平讀小學,后進入北平崇德中學,并于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在1937年北平淪陷后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甚至將日本國旗扯碎,踩到腳下。1940年春夏之交,父親擔心鄧稼先遭受迫害,于是安排他跟隨年長10歲的大姐輾轉數月抵達云南昆明。隨后,鄧稼先又被安排前往四川江津由四叔鄧委宣擔任校長的國立第九中學念完高中。1941年夏,鄧稼先從國立九中畢業,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大學畢業后,鄧稼先在昆明文正中學和培文中學各任教三個月。然后隨西南聯大遷回北京,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此時的鄧稼先還積極參與著北方學生的民主運動。1947年,鄧稼先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次年秋,進入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其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且僅用了23個月就完成了題為《氘核的光致蛻變》的博士論文,于1950年8月獲得博士學位。此時的鄧稼先年僅26歲,被稱作“娃娃博士”。此外,鄧稼先留學期間還積極參加中國進步留學生團體“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普渡大學分會的活動,密切關注著中國的情況。
歸國投身國防建設1950年8月,鄧稼先在獲得博士學位9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到中國;同年10月,鄧稼先進入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鄧稼先和一批剛出校門的青年人跟隨錢三強、何澤慧、王淦昌等原子科學家進行開拓性的工作,先后單獨或合作發表了《關于氫二核的光致蛻變》《β衰變的角關系》《輻射損失對加速器中自由振動的影響》《輕原子核的變形》等學術論文。1952年,鄧稼先晉升為副研究員,并擔任原子核理論研究組的組長。195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副學術秘書,協助錢三強學術秘書和吳有訓副院長的工作。1958年8月,鄧稼先接受了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錢三強提出的“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的光榮任務,出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成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從此,鄧稼先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消失”了,他的名字也不再出現于公開場合和公開出版物上。此后,鄧稼先用了數個月的時間從北京和全國各地名牌大學中挑選了二三十名優秀畢業生,組成了一個戰斗集體。中央最初的計劃是向蘇聯專家學習,走仿制的道路,但后來因為中蘇關系急劇惡化,蘇聯政府撕毀全部協議并撤走全部專家。于是,中央下定決心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并將原子彈研制定名為“596”工程。其后,鄧稼先提出“邊干邊學”的口號,組織集體學習柯朗的《超音束流和沖擊波》、戴維森的《中子運輸理論》、澤而陀維奇的《爆震原理》以及格拉斯頓的《原子核反應堆理論綱要》四本書。鄧稼先組織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1962年9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誕生。1963年9月,原子彈總體計劃完成。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原子彈試驗成功后,鄧稼先又開始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他直接領導并參與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實驗工作。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成功。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此后1979年升任院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擔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此外,鄧稼先還先后擔任了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等職務,還是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患疾、解密與逝世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3月,進行了第二次手術;4月,強忍病痛與于敏合作完成了對中國核武器工程將來規劃的《建議書》。次年5月,鄧稼先又做了第三次手術。1986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對鄧稼先的事跡解密;6月24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都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長篇報道《名字鮮為人知,功績舉世矚目:“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在“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播發了這篇通訊,人們這才知道了鄧稼先的名字;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享年62歲鄧稼先臨終留下了三句話。第一句是對妻子說的:“苦了你了”;第二句是對自己說的:“永不后悔,死而無憾”;第三句,是對后人的囑托:“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個人生活
鄧稼先兒子:鄧志平,出生于1956年4月。主要研究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數控技術裝備及精密加工方法。